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“中伏加一闰,立秋多一顿”,啥意思?明日进入闰中伏,有啥说法?东台人知道吗?

  • 過客。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159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21/8/2 10:52:27
  • 来自:江苏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东台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三伏天已过其半,从明天开始,就进入“闰中伏”了。俗话说:“中伏加一闰,立秋多一顿”,是啥意思?什么是“闰中伏”?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
何为“闰中伏”?

这个“闰”字指的是多出来的意思,由于以前的皇帝在每个月的初一要举行“告朔”之礼,也就是以朔政分赐诸侯。在举行告朔时,皇帝要居于大堂,但是每逢闰月之时,则在“虎门”,所以“王在门中”就是“闰”。后人用这个字来比喻非正统的帝位。

在唐朝刘知几的《史通列传》中,对项羽的描述有这样几句:“如项羽者,事起秦馀,身终汉始。殊 夏氏之后羿 ,似黄帝之蚩尤 。譬诸闰位,容可列纪。”其中“闰位”的意思就是指非正统的帝位,多余出来的意思。


所以“闰中伏”指的就是多出来一个中伏,当然这是因为入伏的时间而导致的。古人在一年中有两次重大的祭祀活动,一次是冬季的“腊祭”,一次是夏季的“伏祭”。而这两个日子的计算方式就是:夏至三庚为伏,冬至三戌为腊。

后来“腊祭”的日子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腊八节,而“伏祭”的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淡忘,只剩下了一句“夏至三庚为伏”,成为了人们判断入伏的标志。因为“伏”代表天气炎热,夏季属火,天热则火旺,火旺则金藏,所以“庚日为伏”。


庚是十天干之一,所以每十天会出现一个庚日,一庚为一伏。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,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,第二个庚日出伏。也就是说三伏天始于庚日,终于庚日。

如果立秋前还有第五个庚日,那就会多出来一个中伏,就叫“闰中伏”。明天六月二十二庚辰日,正好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,所以从明天开始,就进入“闰中伏”了。从这个“闰”字就能看出不是正统的中伏。


这就好比阴历中的闰月一样,是为了与节气同步而加出来的一个月。比如六月和闰六月,很明显六月才是真正的六月,而闰六月只是一个“副六月”,按时间上来算,其实已经属于七月了。

同样“闰中伏”也是一样,并非真正的中伏,而是因为立秋之前多出来一个庚日,从而加出来一伏。如果按时间上来算,就已经进入末伏的时间了。所以“闰中伏”是以立秋的时间为参照物而出现的,同样也说明了立秋延迟了。


“中伏加一闰”有啥说法?

农历的六月二十九日就是立秋,人们把六月立秋叫“早立秋”,把七月立秋叫“晚立秋”。虽然六月二十九还是六月,但已经是六月的最后一天了。今年立秋交节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九日下午14点53分48秒,也就是说立秋再晚九个多小时,就是七月了。意思就是今年入伏的时间如果再晚一天,就是七月立秋了。

这就好比是“鸡头”和“凤尾”的区别,虽然今年是“早立秋”,但也是“早立秋”中的最后几个小时了。俗话说: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“六月立秋两头不收,七月立秋早晚都收”,可以说今年的立秋处于六月和七月的交替之时,说早不早,说晚也不晚。

意思就是立秋之后说凉也不凉,说热也不热,中午会很热,晚上会比较凉。对于庄稼来说,不能算丰年,也不能算灾年。


以前的人生活水平比较低,一般情况下,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顿饭。第一顿饭叫朝食,时间为早上九点左右。第二顿饭叫哺食,时间在下午四点左右。但是每到立秋那一天,人们都有“贴伏膘”的习俗。


所谓“贴伏膘”的意思就是夏季天气炎热,人们容易出汗而导致体重减轻,俗称“苦夏”。于是人们就在立秋那一天要称体重,并且要美美地吃一顿,把体重再吃回来。也就是在立秋那一天要吃一顿炖肉,当然没钱的人家也只能吃鸡蛋了。

如果当年有“闰中伏”,也就意味着立秋之前至少有二十天以上处于伏天。如果当年没有“闰中伏”,也就意味着立秋之前,只有十几天处于伏天。人们在立秋那天称体重时发现,伏天时间长,体重就会减少得多。


所以“闰中伏”代表着身上的肉掉落的多,于是在立秋那一天就要多吃一顿饭,寓意着把掉落的体重再吃回来。当然这也是因为以前人生活困难而导致的,现在很多人还巴不得体重减轻呢。

来源:粮策新农业论坛

  
  • MJID1188000154
  • 发表于:2021/8/2 16:47:36
  • 来自:巴西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好贴!顶一下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